当前位置: 首页 > 写景散文 > 正文

故乡的炊烟_睹物思人_海天散文

来源: 汇集文学城 时间:2023-08-07
老家位于豫北平原一个小村,当时的农村很穷,家家户户都以地锅做饭。每到放学时刻,饥肠辘辘的孩子们就会奔至自家门口,远远可以看到自家厨房里飘出的炊烟,预示着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做好。所以,我特别希望每次放学回家都能看到我家烟囱里炊烟升起,特别是在朔风凛冽的冬天,放学时已近黄昏,那昏黄的暮色在朔风中显得那么软弱无力,孩子们的小手脚冻得毫无知觉。远远看到自家屋顶炊烟升起,一股温暖感顿时涌上心头。不仅仅是为了吃上热腾腾的饭菜,而是因为有母亲的守候,有香甜的烤红薯可以解乏,有家的温暖。    很让我留恋而又温暖的就是傍晚时分,在袅袅炊烟中我将书包扔进厨房,一头扎在灶台边,看母亲烧火。很多时候,母亲都会在灶洞火边放上几块红薯,给我改善一下生活。蹲在母亲身边,看着母亲干瘦的手来回拨动着灶洞里的柴火,看着红红的火苗,温馨的感觉让我久久难以忘记。    故乡的炊烟是很早升起的一缕温暖。每当冬夜里鸡叫过三遍,母亲起身点亮煤油灯,为去集市卖菜的父亲做一点面汤。擀面杖响起时,炕炉子也点燃了,那一道蹿出烟囱的炊烟,慢慢氤氲在故乡的池塘、树林上空。    父亲要早早地起床,把自留地里秋天种的萝卜,白菜等蔬菜送到6里之外的留光集,或者8里之外的冯村集,然后以很快的速度卖掉赶回家来,还耽误不了去生产队里参加劳动。赶集卖掉蔬菜,是为了我们兄妹上学的费用。    麦苗上的霜,沟沟坎坎中的雪,河沟里厚厚的冰,漫天的星光,增加着冬天的寒冷。喝下一碗葱花和白菜炝锅的面汤,星光砭骨的寒夜也会温暖一些。远处村庄里的狗叫声,此起彼伏的鸡叫声,谁家的烟囱也跟着升起了一缕带着火星的炊烟。半路上看到生产队的牛棚里燃烧的火光,知道今夜又有小牛犊降生了,喂牛的老人又是一夜守护着小牛犊,为这幼小的生命烤火取暖。一边的炉火上烧着沸腾的茶炊。父亲推着独轮车吱扭吱扭经过牛棚前时,打盹的老人也惊醒过来,叫住父亲喝上几杯热茶……故乡的炊烟是温馨的。    每当我们儿时撒欢儿玩,不知道跑到了哪儿。是去河边捉鱼,还是去树林里捉鸟,还是去场院里玩游戏?慢慢笼罩下来的黄昏也没有打消我们的忘情和快乐。只有母亲的唤归声和炊烟一样升起,我们会来不及穿上鞋子,边跑边看屋顶上的炊烟,才感到肚子已经饿得扁扁的。回家来不及洗手,就端起黑瓷大碗喝着有豆扁的粥,玉米或地瓜面的贴饼子也能美美地吃上三五个,吃得肚子圆鼓鼓的,然后又到热闹的大街上疯跑疯玩。后来我在外地读中学,有时候一个月才回家一次,每次回家,远远地看见村庄周围的树林里弥漫的炊烟,那种思乡之情和接近故乡的感觉是那么迫切……故乡的炊烟是甜蜜的。    故乡的土地活多,人们通常起早,炊烟飘起来的也早。清楚的记得,天还没有亮。空气中就已经散发着潮湿的场院和牲口粪便气味,雾霭后面村子里的公鸡懒懒地啼着,狗在房舍的台阶下睡觉,老母鸡蹲在屋旁树的枝桠上休息。就是这样的清晨,故乡小村落里,家家户户的烟囱里,冒出了一缕缕飘渺的炊烟。有炊烟弥漫着,清晨的雾气就显得格外重,隔远处看,村庄、树影雾雾绰绰的原野、庄稼和林子像给一层白布掩盖上,看不清楚,鸟儿躲在不为人察觉的树枝上,在炊烟里鸣啾着。    吃过早饭后,除去到地里干活的人,村子里在家的大人,小人,男人,女人,外加几条好事的狗,都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地方闲聊。老者们脸上一律皱纹密布,那皱纹很深的自然也就是很老的老者了皆面目慈祥,不时地给旁边的后生家讲出个关于村子从前的事。这时的太阳是懒懒的却是一副乐融融的样子。    黄昏的炊烟,从高矮不一的房顶袅袅升起,晚霞的照射下,缭绕在炊烟里的那小村落,升腾着一种朴实,一种单纯,越发显得古朴、恬静、美丽迷人。烟缕渲染着黄昏的景色,田间的人们炊烟的呼唤下,赶着车的背着锄的顺着村道走回来。顿时,牛的哞哞声,拖拉机的隆隆声,打水的轧轧声,狗咬声,鸡叫声,人们说话嚷叫声…将炊烟下的村庄的黄昏变得充实起来。    随着年龄的增长,怀乡的情绪渐渐地浓了起来,旷野里的那缕缕炊烟,时时在怀乡的情绪中缭绕着,经久不散。曾感慨,炊烟就是母亲对儿子归家的声声呼唤,那声音,那么的亲切、自然而谙熟,总让人有一种归家后的甜蜜,疲惫时的抚慰。时常,眼睛因看见炊烟的升起而高兴的噙着眼泪,好想再一次,闻一闻故乡炊烟的味道,好想再一次,闻一闻锅台旁边腾腾的热气…    如今,故乡,很难再看到昔日村庄里飘起的炊烟,因为故乡的瓦房和草房越来越少了,土灶和烟囱也越来越稀有了,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,似乎在告诉着我,这将是故乡很后的风景。昔日那几十根甚至上百根烟囱飘出袅袅炊烟的景象,只有永远珍藏在记忆深处…

热门栏目